西汉是怎么灭亡的,东汉又是怎么逆袭的,这些事情秀哥(刘秀)可是门清,他自然也知道西汉的七国之乱,因此东汉制定了非常复杂的宗室政策,希望尽可能的保留宗室的势力。可惜的是事与愿违,东汉末年尽管宗室王国控制了全国近两成的百姓,宗室出身的大臣掌控了东汉12个大州中的五个、控制了东汉四成左右的人口,东汉还是走向了灭亡。
在东汉末年,一共有21个诸侯王。他们分布在六个大州内,根据公元140年的统计,这些王国一共占有了179万2220户百姓,它们治下可以明确统计出来的人口数量是1095万4707人。东汉最鼎盛时期的人口总数是1067万7960户、5647万6856人,这些诸侯国就已经占据了东汉全国人口的近两成。具体到统计数字的公元140年,那一年东汉拥有933万6665户、4789万2413人,诸侯王国在那一年占有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。它们分到的土地也都是冀州、青州、徐州等人口、土地都靠前的大州,因此它们实际上占有的赋税可能要超出东汉平均水平。
展开剩余72%按照东汉的政策,这些王国中大的诸侯王可以一年获得8000万铜钱的收入,普通诸侯王每年可以获取2000万铜钱收入,即便按照2000万钱的诸侯王平均收入计算,诸侯王们也分走了4亿铜钱的东汉税收(主要是土地税,当时又叫租入),东汉诸侯王有婚丧大事,更是能获得皇帝1000万的礼包。后世史书上都说东汉宦官和外戚专权,但宦官们和外戚的财富和诸侯王比起来就是小意思,东汉所有宦官的人口封赏加起来才有17万户,只有诸侯王的十分之一;外戚们得到封赏户口总数是21万3000多户,也只有诸侯王们的八分之一。
东汉的冀州最多是有人口560万,诸侯王们直接占有了统计到口数26万1,366户,直接拿走了286万9千5百82人的赋税,分走了冀州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(直接分走税收的一半,一半的一半就是四分之一)。冀州还是公公们侯国的“重灾区”,加上冀州还有大大小小的世族和豪强,冀州就成了东汉矛盾最激烈的地方。
在东汉五个诸侯王和公公们的压榨下,冀州等地的农民成了太平道的信徒。在黄巾起义中,东汉的王爷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,常山王国的王爷跑路;安平王国的刘续被俘,在平乱后被处死。冀州五大王国一度损失了两个。其他各地的王国也备受冲击,这些每年拿着2000万钱的东汉“鲶鱼”们几乎全都是废物。
到了建安十一年,东汉的王国迎来了末日,那一年曹老板以“无子”为由,一口气废掉了七个王国。曹老板废除的王国主要集中在青州和冀州,他这么干就是要扩大冀州的管理范围,让自己名下冀州牧的土地占到了全部地盘的三分之一,而他随后建立的魏王国又垄断了冀州的精华,这些多出来的土地,曹老板自然就是从东汉王国身上割。曹丕篡位前后,又废除了其他的东汉王国。这些东汉的王爷们除了寥寥几人外,其他的人都变待宰的羔羊,在乱世中他们的土地被起义军、军阀、豪强、权臣夺走。
相比之下,西汉的宗室远亲们就争气多了。西汉的后裔在东汉并没有太多特权,像刘备等人就只有免税的优待,当官还要自己努力。东汉末年宗室中出了五个封疆大吏,除幽州牧刘虞外,剩下的兖州刺史刘岱、扬州刺史刘繇、荆州牧刘表、益州牧刘焉,以及后来的刘备,他们都是西汉宗室之后。这些人更多的靠自己的努力,他们对东汉皇室的忠心非常有限,刘表和刘焉就先后出现了僭越的情景,刘备更是在汉献帝还活着时假装看不见自行称帝。
东汉皇室子孙收入高股票配资攻略,对百姓的压榨大,他们成了帝国的掘墓人。他们自身的素质也不高,在乱世中不能自保,可以说东汉君主用帝国一成的年收入养了一群废物亲戚。
发布于:天津市